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后尿道瓣膜中pop-off现象对肾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后尿道瓣膜中pop-off现象对肾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pop-off现象对后尿道瓣膜患儿肾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并获得长期随访的15例后尿道瓣膜患儿的病例资料,依据是否合并pop-off现象将获得随访的患儿分为pop-off组(6例)和无pop-off组(9例)。依据血清肌酐值(入院时、初次引流后1年内最低值)评估肾功能;结合泌尿系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评估上尿路积水情况,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评估膀胱输尿管反流情况;下尿路症状及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结果 pop-off组与无pop-off组入院时血清肌酐值分别为(76.03±67.77)μmol/L和(82.83±107.09)μmol/L,pop-off组与无pop-off组初次引流后血清肌酐最低值分别为(43.80±21.60)μmol/L和(44.11±20.72) μmol/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尿道瓣膜患儿均未发生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等肾脏终点事件。pop-off组患儿中4例术后出现下尿路症状,无pop-off组患儿中7例术后出现下尿路症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15例患儿中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异常。pop-off组与无pop-off组患儿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分别为(138.3±96.2)ml和(152.1±90.4)ml;pop-off组与无pop-off组患儿膀胱顺应性分别为(8.04±8.94) ml/cmH2O和(12.11±11.73)ml/cmH2O;逼尿肌不稳定者pop-off组3例,无pop-off组4例;pop-off组与无pop-off组患儿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分别为(49.83±25.72)cmH2O和(42.22±22.47)cmH2O;pop-off组与无pop-off组患儿残余尿量分别为(22.33±33.77)ml和(16.89±25.83)ml。最大膀胱测压容量、膀胱顺应性、逼尿肌漏尿点压力、逼尿肌不稳定和残余尿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p-off现象对后尿道瓣膜患儿的肾功能及膀胱功能并无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