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 >外伤性和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对比研究

外伤性和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Epley复位在治疗外伤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raumatic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t-PC-BPPV)和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diopathic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i-PC-BPPV)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2年内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符合轻型颅脑组t-PC-BPPV患者118例,i-PC-BPPV组患者188例,所有患者均经典型的病史及Dix-Hallpike试验明确诊断,并采用Epley手法复位法治疗.结果 首次复位治疗后,118例t-PC-BPPV患者中治愈仅32例(27.1%),改善68(57.6%)无效18例(15.3%),其总有效率84.7%;188例i-PC-BPPV患者中治愈155例(82.4%),改善28例(14.9%),无效5例(2.7%),其总有效率97.3%.两组病例首次复位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月后疗效评估结果显示,t-PC-BPPV完全缓解者102例(86.4%),未完全缓解者16例(13.6%);i-PC-BPPV完全缓解者185例(98.4%),未完全缓解者3例(1.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位治疗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t-PC-BPPV组复位治疗后1年内出现复发者42例(35.6%),而i-PC-BPPV组1年内出现复发者18例(9.6%),t-PC-BP-PV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i-PC-BPP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ley复位治疗t-PC-BPPV的疗效比i-PC-BPPV差,且需多次复位,复位后易有残余症状及易复发.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57-561|共5页
  •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岭3175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岭3175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神经外科 温岭3175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岭3175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岭3175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岭3175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岭3175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耳科学、耳疾病;
  • 关键词

    Epley复位; 后半规管BPPV; 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