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确诊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且采用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术后获得骨性愈合的患儿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0.8~11.3岁,平均(3.6±2.7)岁。随访时间>36个月。分别对性别、是否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手术时年龄、腓骨状态、踝关节状态、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相对比进行单因素无骨折生存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从而得到导致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性别、是否合并NF-1的患儿无骨折生存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年龄≥3岁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年龄<3岁者,其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腓骨完整或远端融合、固定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腓骨假关节者,其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踝关节固定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踝关节未固定者,其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相对比<0.15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相对比≥0.15者,两者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相对比与再骨折呈负相关(β=-1.989,P<0.05),腓骨状态与再骨折呈正相关(β=1.506,P<0.05),手术时年龄、踝关节状态与再骨折无关(P>0.05)。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导致术后再骨折的主要风险因素为较小的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和伴有腓骨假关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