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

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单束前外束重建法重建PCL 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移植物为骨-髌腱(中1/3)-骨的11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于PCL股骨附着点解剖中心的稍前方钻取股骨隧道,屈膝70°,拉紧并固定移植物。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PCL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3岁;右膝9例,左膝3例。移植物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一端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肌腱的5例。将肌腱编织分为两束。于股骨侧钻取双隧道。两束分别于屈膝70°和0°时拉紧并固定。结果采用前外束重建法的18例患者平均随访23个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前外束重建组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2.4±3.7)分和(94.3±3.4)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屈膝0°和30°时,前外束重建组的胫骨后移距离是(5.9±0.4)mm和(6.2±0.5)mm,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是(3.5±0.3)mm和(4.0±0.4)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屈膝60°和90°时,两组胫骨后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PCL的方法优于前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