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灶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灶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

摘要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7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确诊肝转移的33例GIST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34~70岁)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早期显像,另有9例后行延迟显像.对患者PET/CT图像行视觉分析,比较病灶与肝本底的放射性摄取,将转移灶分为高代谢、稍高代谢、等或低代谢;计算并比较GIST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另分析两者的关系.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数据.结果 33例GIST的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单发9例,多发24例,共104个病灶.104个肝转移病灶直径为0.8~14.6[2.2(1.5,3.9)]cm,SUVmax为1.4~21.5[3.6(2.4,5.7)].94.2%(98/104)的病灶边界清楚;65.4%(68/104)的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个囊性病灶),34.6%(36/104)的病灶密度不均匀,可见出血、囊变或坏死.PET图像视觉分析中,38.4%(40/104)的病灶为高代谢,26.0%(27/104)的病灶为稍高代谢,35.6%(37/104)的病灶为等或低代谢.24例多发肝转移患者中,79.2%(19/24)同时存在不同代谢水平的病灶.67个代谢增高病灶中,34.3%(23/67)呈均匀代谢,其中13个病灶直径<2.0 cm;65.7%(44/67)呈不均匀代谢,其中36个病灶直径≥2.0 cm.15例GIST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与肝转移灶SUVmax[9.2(6.8,14.5)与3.8(2.1,6.0)]间呈中等程度相关(rs = 0.556,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98,P<0.01).延迟显像中,13/15的等或低代谢肝转移病灶转为稍高代谢.结论 GIST肝转移18F-FDG PET/CT显像通常边界清楚,常合并囊变、出血或坏死;代谢表现多样;延迟显像有助于低代谢GIST肝转移病灶的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