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18F-FDGPET/CT显像SUVmax与嗜铬细胞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18F-FDGPET/CT显像SUVmax与嗜铬细胞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摘要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18F—FDGPET/CT显像SUVmax与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及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SPECT显像间的关系,探讨18F—FDGPET/CT在诊断嗜铬细胞瘤和预测嗜铬细胞瘤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经18F—FDGPET/CT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19例,按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组(n=11)与恶性组(n=8),查询PET/CT检查前后血MN、NMN及131I-MIBGSPECT的检查结果,利用SPSS17.0软件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绘制ROC曲线,探讨嗜铬细胞瘤SUVmax的特点,比较分析各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1)11例良性嗜铬细胞瘤(BPCC)与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MPCC)PET/CT显像均为阳性;MPCC的SUVmax(19.40±7.39)明显大于BPCC的SUVmax(7.44±4.47),t=-4.40,P〈0.01;用约登指数法,确定SUVmax=8.85为判断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分界值,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1.8%(9/11)、89.5%(17/19);异位嗜铬细胞瘤SUVmax为19.754-8.64,明显高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SUVmax(9.12±5.83),t=-3.18,P〈0.05;初发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SUVmax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5)。(2)MN阴性病例SUVmax(13.57±8.61)明显高于MN阳性病例SUV。(6.634-2.42),t=2.70,P〈0.05;NMN阴性与阳性的病例SUVmax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3)7例同期行18F—FDGPET/CT与131I-MIBGSPECT患者中,3例BPCC,其中2例MIBG显像阳性,4例MPCCMIBG显像均为阴性;7例PET/CT显像均为阳性。结论对于血MN与MIBG检查为阴性、但临床疑为嗜铬细胞瘤患者,FDGPET/CT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减少漏诊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