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导航系统进行尸头标本解剖量化评价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以明确该入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彩色乳胶灌注尸头标本6个(共12侧)用于研究,首先进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然后扩大为常规乙状窦后入路,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以无框架的立体定向导航设备测量两种入路下岩斜区、脑干的显露面积和Meckle’s腔、三叉神经根、面神经根、内听道口、舌咽神经根、颈静脉孔等六个点的观察角度,然后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的解剖结构显露相仿,上至天幕,下至枕骨大孔,内侧到桥脑和中脑的侧方,通过神经间隙可以到达同侧上斜坡幕下部分和中斜坡。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下岩斜区、脑干显露面积分别为(304.73±28.93)mm~2、(143.9±31.87)mm~2,而常规入路则分别为(346.43±42.80)mm~2、(136.05±9.05)mm~2,两者在岩斜区、脑干的显露面积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选定的6个靶点,无论垂直还是水平观察角度,常规入路都比锁孔入路的观察角度大(P<0.05)。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具有相似的显露,不仅可用于微血管减压,而且还可以切除小脑桥脑角、上斜坡、中斜坡的肿瘤、中脑和桥脑前侧方及侧方的肿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