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检验医学》 >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

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试验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方法 :将不同浓度(0mg/L组、30mg/L组、91mg/L组和910mg/L组)丁胺卡那霉素分别与献血者富血小板血浆和乏血小板血浆作用。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活化血小板P-选择素,GPIIb/IIIa及纤维蛋白原受体(Fg-R)表达水平,PT,APTT,TT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前述4种浓度丁胺卡那霉素以及62.5U/ml肝素钠和109mmol/L枸橼酸钠分别与新鲜全血作用,测定全血凝固时间(CT)及血浆Ca2+浓度。分别检测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丁胺卡那霉素常规剂量治疗前和治疗后30min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选择素、GPIIb/IIIa及Fg-R表达水平,并测定PT、APTT、CT和血浆Ca2+浓度。结果 30mg/L组血小板最大聚集、P-选择素和Fg-R分别为(65.8±3.9)%、(9.2±1.0)%和(12.6±1.7)%,显著低于0mg/L组的(88.0±4.6)%、(16.1±1.3)%和(3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42,8.432和9.993,P值均0.001),而对3者的抑制率分别为25.2%、42.9%和59.4%,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1、9.11和10.34,P值均0.01);30mg/L组APTT(80.5±6.8)s和CT(857±66)s明显高于0mg/L组的(33.0±3.6)s和(447±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12和13.211,P值均0.001);丁胺卡那霉素浓度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聚集的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与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2、0.939和0.870,P值均0.05];30mg/L组,91mg/L组和910mg/L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选择素和Fg-R表达及使CT增加[F组间=21.44,26.24和29.81,P均0.01];除910mg/L组PT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各组GPIIb/IIIa、PT、TT、Fg以及血浆Ca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51.6±10.1)%、P-选择素(6.8±1.8)%和Fg-R(20.1±5.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6.8±11.4)%、(10.9±3.1)%和(28.5±7.4)%,APTT(49.8±5.9)s和CT值(660±59)s则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6.9±3.8)s和(410±4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56,8.875、7.423、10.012和11.322,P值均0.001)。治疗前、后GPIIb/IIIa、PT和Ca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胺卡那霉素通过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和释放反应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可能通过抑制内源凝血系统因子途径而抑制凝血功能,从而对凝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治疗可能有发生出血的危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