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早期抗血栓的单中心经验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早期抗血栓的单中心经验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早期(60 d)的最佳抗血栓方案,为抗血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成功进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封堵器)的221例患者术后早期(60 d)不同抗血栓方案治疗下的器械相关血栓(DRT)形成、器械相关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大出血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了221例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139例,平均年龄(69.3±8.9)岁,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7±1.4)分,平均HAS-BLED评分为(3.1±1.1)分.所有患者均按医嘱进行了术后早期抗血栓药物治疗,术后60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生DRT患者为DRT组有8例(3.6%)患者,其中1例(0.5%)发生缺血性卒中,其余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未发生DRT为无DRT组有213例患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系统栓塞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和死亡事件.DRT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较无DRT组患者高[(4.0±1.1)分比(3.7±1.5)分,P=0.5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了抗血栓治疗,达比加群组78例(35.3%),利伐沙班组50例(22.6%),华法林组42例(19.0%),双联抗血小板组51例(23.1%).术后60 d,达比加群组DRT发生率最高6例(7.7%),其中1例于术后48 d时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华法林组和双联抗血小板组分别有1例患者发生DRT,发生率分别为2.4%和2.0%,利伐沙班组未发生DRT.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TEE提示左心房自发显影与术后DRT形成相关(HR 4.76,95%CI 1.36~16.28,P=0.023),而年龄、男性、CHA2DS2-VASc评分和既往TIA/脑梗死病史并非术后DRT形成的预测因素.结论 利伐沙班可能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最佳的早期抗血栓治疗方案,尤其对于术前存在左心房自发显影的患者.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可考虑选择,但达比加群(110 mg、每日2次)抗凝效果不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