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的修复作用

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的修复作用

         

摘要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给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模型大鼠,观察是否改善对肾功能起修复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扩增及生物学鉴定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株(RIMM-18);(2)通过皮下注射总量为900 mg/kg庆大霉素,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大鼠模型;(3)除空白组外,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移植组:造模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培养的RIMM-18细胞1~6×107/ml;②培基组:造模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等量的无血清培养基;③急性肾小管坏死组(ATN组):皮下注射总量为900 mg/kg的庆大霉素X 3 d.(4)留取标本:分别于成模后1 d、4 d、1周、2周及4周杀鼠,留取尿和血标本;(5)生化指标检测:BUN、Scr、尿蛋白、尿肌酐、β2-MG、NAG和RBP等.结果:(1)RIMM-18细胞体外生长良好,保持间充质细胞特性.(2)皮下注射总量900 mg/kg的庆大霉素3 d成模.(3)移植组大鼠毛发有光泽、脱毛少,体重及尿量的恢复较快,死亡率下降.(4)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比较:移植组尿蛋白于4 d时达峰值,2周时下降接近正常;而培基组和ATN组于1周达峰值,持续至4周降至正常.移植组、培基组和ATN组于1周、2周时其值分别为(1.37±0.10)mg/L、(1.97±0.21)mg/L、(2.05±0.19)mg/L,(0.56±0.07)mg/L、(1.59±0.07)mg/L、(1.66±0.11)mg/L,移植组与培基组及AT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N、Scr、NAG、RBP及β2-MG变化规律类似.(5)肾脏病理:移植组4 d时肾小管病变最显著,培基组和ATN组则于1周时肾小管病变最明显,恢复较移植组慢.肾小管Pallet氏评分显示于1周、2周、4周时移植组与培基组及AT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能改善ATN的肾功能.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854-858|共5页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北京,1007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急性肾小管坏; 死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 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