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性科学》 >辅助助产技术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调查分析

辅助助产技术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对辅助助产技术后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产科借助辅助助产技术出生的2991例出生儿,其中采用IVF-ET辅助助产技术的出生儿1250例,ICSI-ET辅助技术的出生儿976例,F-ET的出生儿765例,本研究观察的指标包括:新生儿出生缺陷类型的分布情况,应用不同辅助助产技术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比较,产母不同年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比较.结果:从辅助助产技术新生儿的缺陷类型分布来看,心血管循环系统缺陷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消化系统以及唇腭裂;应用IVF-ET、ICSI-ET、F-ET辅助助产技术的新生儿缺陷率分别为2.0%、1.33%、0.39%,3种辅助助产技术的新生儿缺陷率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产母不同年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来看,随着产母年龄的不断增加,应用辅助助产技术试管婴儿后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不断增加,缺陷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试管婴儿辅助助产技术治疗不孕不育时,必须意识到应用辅助助产技术后子代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应该将试管婴儿发生出生儿缺陷的概率告知患者,提前发现胎儿在子宫内发育异常及染色体异常,尽可能降低子代出生缺陷情况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