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变异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ACLF患者和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血清及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0例ACLF患者进行随访,每周收集血清1次。依据MELD评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HBV DNA,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序列比对采用BioEdit(7.0.9.0)生物分析软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t’检验。结果 44例ACLF患者基因型均为C型,28例CHB患者中仅两例基因型为B型,其余均为C型。ACLF组患者A1762T、G1764A、T1753V、G1896A、G1899A变异频率分别为88.6%(39/44)、93.2%(41/44)、61.4%(27/44)、63.6%(28/44)和29.5%(13/44),CHB组分别为64.3%(18/28)、67.9%(19/28)、14.3%(4/28)、21.4%(6/28)和3.6%(1/28),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6.152、7.901、15.468、12.331和7.37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LF组内MELD评分<20、20~25、>2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B组前C区、BCP区均未发生变异的频率为17.9%(5/28),ACLF组为2.3%(1/44),CHB组前C区、BCP区均未发生变异的频率高于ACLF组,χ~2=5.440,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LF组前C区、BCP区同时发生变异的频率为79.6%(35/44),CHB组为39.30(11/28),两组比较,χ~2=12.0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组仅BCP区有变异的发生频率为42.9%(12/28),ACLF组为20.5%(9/44),χ~2=4.157,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单独的前C区变异。10例ACLF患者均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联合变异位点。G1896A、T1753C、A1846T变异随着病情好转而恢复。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变异可能与ACLF的发生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