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痛患者25例(对照组),冠心痛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冠心病患者又按Gensini积分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分析各组TF、TFPT、INR和APTT的变化.结果 冠心痛组患者TF、TFPI、TF/TFPI高于对照组,INR、APTT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F、TFPI、TF/TFPI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INR、APTT明显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C组患者TF、TF/TFPI明显高于B组和A组,INR、APTT低于B组和A组患者;INR与TF/TFPI呈负相关(r=0.302,P=0.003),INR与APTT呈正相关(r=0.349,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TF、TFPI、TF/TFPI、INR、APT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TF/TFPI能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