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消化外科 》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胰腺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胰腺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胰腺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的关系。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的关系。(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的关系:肿瘤TNM分期Ⅰ~ⅡA期、ⅡB期、Ⅲ期、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18.37%(9/49)、43.64%(24/55)、53.85%(28/52)、80.36%(45/56),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分化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43.59%(17/39)、24.62%(16/6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4,4.051,P<0.05)。(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212例胰腺癌患者中,108例行超声内镜穿刺或肝穿刺明确病理学诊断后,均接受了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4~6个周期化疗。108例化疗患者中,59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39例升高(治疗后28例下降),20例正常;49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34例升高(治疗后8例下降),15例正常。两类疗效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05);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9,P<0.05)。(3)随访情况:212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5~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随访期间,7例患者死亡,205例生存。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胰腺癌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化疗效果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