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Wa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P组和NF-κB抑制剂组即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每组各8只。制作SAP大鼠模型,对照组仅翻动胰腺,PDTC组于建模后2 h经尾静脉注射PDTC溶液40 m L/kg。各组大鼠于建模后24 h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比较各组肠黏膜的病理改变、通透性的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无明显炎症征象,肠管无水肿充血;SAP组和PDTC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肠管水肿、充血,且SAP组更为严重。光学显微镜下对照组肠黏膜未见明显损伤,SAP组和PDTC组大鼠回肠可见不同程度的肠黏膜破坏,且PDTC组较轻。三组大鼠的病理评分[(3.6±1.4)、(21.3±3.7)、(33.8±4.2)分]和肠黏膜通透性[(22±6)、(188±26)、(328±35)n L·min-1·cm-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59、6.402,P均<0.05),且SAP组肠黏膜通透性较PDTC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三组大鼠TNF-α[(146±37)、(1 684±80)、(2 896±99)ng/L],IL-1[(53±10)、(1 756±60)、(2 893±88)n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51、7.247,P均<0.05),其中SAP组和PDTC组肠道TNF-α、IL-1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且SAP组大鼠TNF-α和IL-1表达水平均较PDTC组更高(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Occludin蛋白沿肠黏膜上皮细胞分布,呈很强的棕褐色线状信号;PDTC组Occludin的定位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但棕褐色阳性信号有所减弱;SAP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三组大鼠Occludin[(15.6±3.0)、(6.4±1.4)、(3.1±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27,P<0.05)。结论 SA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肠组织中NF-κB表达升高有关,从而下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抑制NF-κB表达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