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肿瘤临床》 >p-Bad112/136、p-Akt、p-Erk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p-Bad112/136、p-Akt、p-Erk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

目的:研究p-Bad112/136、p-Erk、p-Akt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即乳腺正常组织、普通导管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导管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1例乳腺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p-Bad112/136、p-Akt、p-Erk的表达情况.用χ2和t检验等方法分析四种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这四种蛋白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中四种蛋白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23、0.001、0.001);p-Bad112/136蛋白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组与浸润性导管癌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0.004).统计分析显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这四种蛋白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26、0.038、0.026).同时p-Erk、p-Akt蛋白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41、0.01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四种蛋白含量在乳腺癌与癌旁乳腺组织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02,0.003).在乳腺癌组织中p-Bad112与p-Erk及p-Bad136与p-Akt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性(P值分别为0.034、0.020).结论:这四种蛋白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向乳腺癌的转化潜能,并且提示MAPK/Erk及PI3-K/Akt传导路径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2006年第13期|738-742|共5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市,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市,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市,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市,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市,1100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乳腺肿瘤;
  • 关键词

    乳腺癌; p-Bad; p-Erk; p-Akt;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