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肿瘤临床》 >早期AFP应答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TACE术后疗效与生存

早期AFP应答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TACE术后疗效与生存

         

摘要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6.016%  目的:探讨早期甲胎蛋白(AFP)应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TACE术且AFP≥200 ng/mL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110例.选取TACE术后4~6w AFP及相对应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AFP值较术前基线值下降≥20%定义为AFP应答(AFP-R),而下降<20%则定义为AFP非应答(AFP-NR).疗效评价采用mRECIST评价标准.结果:11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4岁,105例(95.5%)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基线AFP的平均值为21700 ng/mL,57例(51.8%)呈结节型肝癌(F-HCC),53例(48.2%)呈弥漫型肝癌(D-HCC),48例(43.6%)侵犯门静脉主干,37例(33.6%)评价为AFP-R,73例(66.4%)评价为AFP-NR.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33例(89.2%)AFP-R患者和16例(21.9%)AFP-NR患者临床获益(CB),AFP-R与影像学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677, P<0.001).AFP-R和AFP-NR患者的6、12、24、36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6%、35%、11%、5%和21%、8%、4%、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9个月和4.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HCC(P=0.041)和AFP-R(P=0.0O4)均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早期AFP应答可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TACE术后的疗效与生存.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2012年第16期|1196-1200|共5页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萍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及微创介入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及微创介入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甲胎蛋白应答; mRECIST; 预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