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非重症监护病房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非重症监护病房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非重症监护病房(ICU)假丝酵母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病房发生的72例血培养假丝酵母菌阳性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菌种分布、治疗、预后等,并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感染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血症29例(40.28%),非白假丝酵母菌血症43例(59.72%)。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χ~2=6.109,P<0.05)、男性(χ~2=5.258,P<0.05)、实体器官肿瘤(χ~2=7.186,P<0.01)、接受胃肠外营养(χ~2=6.512,P<0.05)、血培养前30 d内接受手术(χ~2=4.284,P<0.05)、留置胃管(χ~2=4.164,P<0.05)、留置导尿管(χ~2=3.952,P<0.05)患者易患白假丝酵母菌血症;而血液系统肿瘤(P<0.01)和中性粒细胞缺乏者(P<0.05)易患非白假丝酵母菌血症。72例患者中血培养阳性后28 d内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19.44%。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84.818,95%可信区间:3.560~2020.567,P<0.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OR:1.252,95%可信区间:1.035~1.515,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OR:0.002,95%可信区间:0.000~0.135,P<0.01)是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非ICU病区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病原菌以非白假丝酵母菌居多,APACHEⅡ评分高、合并感染性休克提示预后不良,而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