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希氏束起搏在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病变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希氏束起搏在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病变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HBP)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心力衰竭(心衰)伴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病变(HPCD)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短期结果。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具备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心衰伴HPCD的患者。所有入选者均知情同意将HBP作为首选方法纠正HPCD。统计HBP纠正HPCD成功率、起搏参数、起搏表现及短期临床效果,根据纠正HPCD的HBP类型分为选择性HBP(S-HBP)组和非选择性HBP(NSHBP)组,并比较未起搏状态下的基线组、S-HBP组、NS-HBP组心电图相关参数的变化。同时比较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HBP及双心室起搏状态下参数的差别。结果 18例患者,11例房颤,其中8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另外7例为窦性心律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所有患者平均QRS时限150~180(170±11)m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19%~35%(27%±5%)。HBP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纠正HPCD的总成功率为89%(16/18),HBP纠正HPCD的起搏阈值为0.8~1.8(1.4±0.3)V/1.0 ms,导线植入的X线曝光时间为2.0~13.6(6.8±3.0)min。16例患者临床HBP的QRS时限85~135(103±18)ms,较自身QRS时限明显缩短(P<0.01)。S-HBP纠正HPCD组的QRS时限明显小于NS-HBP纠正HPCD组的QRS时限[(92±4)ms对(132±6)ms,P<0.01]。有8例房颤患者同时植入了HBP导线及左心室起搏导线。HBP导线植入的X线曝光时间3.8-12.2(6.9±2.6)min短于左心室导线植入的X线曝光时间10.2~39.8(22.8±9.5)min(P<0.01);术后HBP纠正HPCD的QRS时限90~135(111±19)ms比双心室起搏的QRS时限125~140(133±5)ms进一步缩短(P=0.02)。HBP术后1个月,16例患者的LVEF为23%~47%(37%±6%)较基线明显提高(P<0.01)。结论 HBP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纠正心衰患者因HPCD导致的心脏电学不同步,临床实践可行,短期效果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