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成人胫骨缺损新分型与骨搬移治疗策略:附58例报告

成人胫骨缺损新分型与骨搬移治疗策略:附58例报告

         

摘要

背景:胫骨缺损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肢体畸形、不等长等问题.目前的临床分型并不能涵盖一些复杂胫骨缺损情况.目的:从Ilizarov骨搬移技术角度探讨成人非感染性胫骨缺损临床新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00年4月至2017年1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58例成人无感染性胫骨缺损.依据胫骨缺损的长度、部位、是否合并畸形以及相应的Ilizarov骨搬移手段分为5个类型.Ⅰ型:1 cm<中下/上段骨缺损≤6 cm,无明显成角畸形.采用胫骨单节段截骨,向缺损端搬移.Ⅱ型:6 cm<中下/上段骨缺损≤10 cm,无明显成角畸形.采用双节段截骨同步向缺损端骨搬移.Ⅲ型:6cm<中段骨缺损≤10 cm,无明显成角畸形,胫骨上、下双节段截骨,向心性骨搬移.Ⅳ型:6 cm<上、下两段缺损≤10 cm,中段残留活骨≥6 cm,无明显成角畸形.将胫骨中间残留的一段活骨2处截骨,成为3块骨,中间骨块固定作为两块骨搬移再生的“母骨”支点,上下两段骨块反向分离牵拉,一期修复上下2区骨缺损.Ⅴ型:胫骨缺损>10 cm,合并骨干>7°成角畸形.采用腓骨上下两处截骨,先纵向牵拉使胫骨缺损间隙加大、成角畸形矫正,再横向牵拉将腓骨中间段搬移至胫骨缺损处,使其腓骨胫骨化.观察5个临床分型组骨缺损修复骨愈合、畸形矫正、有无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汇合端愈合情况等.拆除外固定后随访,采用改良Paley骨不连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5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04个月,平均(32.0±21.4)个月.所有患者均实现骨缺损修复并最终骨性愈合,骨愈合指数35~60d/cm,平均(49.0±6.4) d/cm.1例Ⅳ型,4例Ⅴ型患者术后肢体短缩>2.5 cm(2.7~3.5 cm).末次随访无>7°局部畸形病例.未发生1例深部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7例因汇合端骨愈合迟缓,二次手术取自体髂骨植骨.带外固定架时间5~28个月.治疗效果:优41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4.5%(52/55).结论:成人胫骨缺损新分型既有利于病情评估亦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制定的个体化骨搬移重建方法,可一期手术修复骨缺损、矫正畸形、延长肢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