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气科学》 >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辐射源演变特征及其与对流区域和地面热力条件的关系

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辐射源演变特征及其与对流区域和地面热力条件的关系

         

摘要

利用2015年夏季北京闪电综合探测(BLNET)总闪辐射源定位、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和探空资料等多种协同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2015年8月7日北京一次强飑线过程不同阶段的闪电特征,并探讨了闪电与对流区域和地面热力条件之间的关系.飑线过程整体上以云闪为主,根据雷达回波和闪电频数可以将飑线过程分为发展、增强及减弱三个阶段.发展阶段表现为多个孤立的γ中尺度对流降水单体,随着北京城区降水单体的迅速发展,强回波顶高延伸到?20℃温度层高度,闪电辐射源高度也逐步增加,闪电明显增多,但总闪电频数整体低于80次/min.增强阶段单体合并,闪电频数快速增长,0℃层以上及以下的强回波(>40 dBZ)体积明显增大,飑线形成后,总闪和地闪均达到峰值,分别约248次/min和18次/min,负地闪占总地闪比例为90%,辐射源主要分布在线状对流降水区内,辐射源数量峰值出现在5~9 km高度层.减弱阶段飑线主体下降到0℃以下并迅速衰减,辐射源分布明显向后部层云降水区倾斜.95%的闪电发生在对流线附近10 km范围内,即对流云区和过渡区.在系统发展和增强阶段,对流云区与层云区辐射源的活跃时段基本一致;系统减弱阶段,对流降水云区辐射源数量迅速减少.在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闪电活跃区域对应于冷池出流同平原暖湿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相当位温强梯度带内.

著录项

  • 来源
    《大气科学》 |2019年第4期|759-772|共14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61022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

    北京10017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8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雷暴;
  • 关键词

    飑线; 闪电辐射源; 雷达回波; 相当位温; 对流云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