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动脉导管内支架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分析

动脉导管内支架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比较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与传统的体肺分流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26例,年龄3~23(8.20±4.80) d,体质量2.80~3.88 (3.41±0.27) kg。患儿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均伴有肺动脉发育不良。术前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维持61%~75%,平均67%。其中行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12例,行体肺分流术(包括改良B-T分流和中央分流)+动脉导管结扎术14例。观察患儿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检查超声心动图和正侧位胸片,评估支架和管道的血流情况,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12例患儿均顺利置入支架。传统体肺分流术组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为(82.73±5.59)%,与动脉导管内支架组[(86.18±3.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体肺分流术组死亡2例,1例术后心力衰竭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动脉导管内支架组术后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干预后恢复。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体肺分流术组行改良B-T分流的1例由于管道血流缓慢,分流量较少,血氧饱和度为69%,再次行中央分流。动脉导管内支架组1例患儿因术后2个月末梢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再次行支架球囊扩张术,术后经皮氧饱和度改善。动脉导管内支架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一期手术首选治疗方法,减少了传统开胸体肺分流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