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及其对乳能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及其对乳能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摘要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奶牛养殖场(2016—2019年度1~4胎)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85头高产奶牛和158头低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旨在通过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同时,根据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建议计算乳能量,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拟合曲线,建立高产与低产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的乳能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851、r=-0.654、r=-0.811,P<0.01).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在泌乳60 d左右.根据产奶量分别构建高产与低产奶牛在泌乳前60 d和泌乳60 d之后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对于高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573-0.031X(R2=0.918,残差范围:-0.9578~1.4327,P<0.01,n=7400)(式中:E为乳能量;X为产奶量.下同),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3.890-0.019X(R2=0.980,残差范围:-0.9680~1.5906,P<0.01,n=7400);对于低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280-0.038X(R2=0.958,残差范围:-0.9593~1.4573,P<0.01,n=6320),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4.178-0.034X(R2=0.887,残差范围:-1.1976~1.5895,P<0.01,n=6320).本研究分析了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存在差异,得出高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低产奶牛;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不同泌乳阶段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可对奶牛的泌乳净能需要进行预测,以便奶牛场调整饲料结构,达到奶牛的最佳生产状态.

著录项

  • 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2020年第7期|3214-3223|共10页
  •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南京 210095;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100193;

    北京奶牛中心 北京 100085;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饲料;
  • 关键词

    高产奶牛; 低产奶牛; 乳成分; 产奶量; 乳能量; 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