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40血容量丢失大鼠肠内补液时葡萄糖和电解质液吸收效率的研究

40血容量丢失大鼠肠内补液时葡萄糖和电解质液吸收效率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40%血容量丢失大鼠早期肠内补液时电解质和水的吸收效率的变化,并观察葡萄糖对小肠液体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麻醉后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按全身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 min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十二指肠和回肠插管,与输液泵相连,将电解质溶液或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作为灌流液制作肠内灌流环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ES组,n=8)、失血后补充电解质溶液组(H+ES组,n=8)和失血后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组(H+GES组,n=8).各组4 h内补液总量为2倍的失血量.每0.5 h取循环液测定并计算小肠对水分和Na+的吸收速率,造模后4 h处死动物测定血Na+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结果 造模后两组失血大鼠小肠对水和Na+的吸收效率与失血前比较,呈进行性降低,造模后3 h最低,H+ES组水和Na+的吸收效率仅为失血前的32.1%和22.1%,之后有所回升,但与E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GES组造模后2 h对水和Na+的吸收效率与H+E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造模后4 h ES组、H+ES组和H+GES组血Na+水平分别为(137.54±0.79)、(129.90±1.62)和(130.24±1.73)mmol/L;3组的血细胞比容分别为(37.63±2.48)%、(46.14±2.15)%、(41.36±1.74)%.3组大鼠血Na+和血细胞比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血容量丢失大鼠早期小肠对水和电解质液的吸收效率显著降低,肠内补液时葡萄糖-电解质液的吸收效率和扩容效果优于单纯电解质溶液.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2009年第14期|1276-1278|共3页
  • 作者单位

    100037,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休克与多器官障碍实验室;

    100037,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休克与多器官障碍实验室;

    100037,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休克与多器官障碍实验室;

    100037,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休克与多器官障碍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605.91;
  • 关键词

    休克,失血性; 葡萄糖溶液; 肠吸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