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伤》 >术前经皮置管引流治疗腰椎结核合并腰大肌脓肿的可行性研究

术前经皮置管引流治疗腰椎结核合并腰大肌脓肿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探讨术前经皮置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36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A组入院后立即行腰大肌脓肿术前经皮置管引流,B组腰大肌脓肿无特殊处理,两组患者经3周抗结核治疗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B组2例患者因复查ESR和CRP无降低需暂缓手术而排除,最终两组共34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73(42.5±10.2)岁;B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75(42.3±9.8)岁.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椎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前路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前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VAS评分、Cobb角、ESR、CRP变化及窦道形成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混合感染、结核复发及椎弓根螺钉松动、退钉发生.A组平均手术时间、前路手术出血量和前路切口长度少于B组(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低于B组(P<0.05).ESR、CRP改善程度在抗结核3周、术后1周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窦道形成1例,B组窦道形成5例,两组患者窦道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神经损伤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经皮置管引流是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安全可行的方法,能增加术前抗结核效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骨伤》 |2018年第11期|998-1004|共7页
  •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3;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3;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3;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3;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腰椎; 结核,脊柱; 腰肌脓肿; 引流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