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企业研究》 >在充满希望的社会找准自身的坐标——大学生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环境

在充满希望的社会找准自身的坐标——大学生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环境

         

摘要

1977年,在历经十年文革浩劫之后,我国恢复了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至今已31年。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逐步走向了“大众化”教育,并正向”普及化”教育过渡。1977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仅为21:1,而2007年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接近30年前报考总数,录取比例约为2:1。30年高考的录取人数从27万上升到了567万,共选拔出了3600万大学生。发端于1999年的普通高校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1%。按照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为“精英化教育”,达到15%时进入“大众化阶段”,达N50%则进入“普及化阶段”。由此可见,30年前社会事业百废待兴,教育处于“精英化”时期,各行各业人才奇缺,大学生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期待和依赖。30年后改革大潮波涛汹涌.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各行各业人才济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等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挑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