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亚太传统医药》 >川贝母野生抚育-中药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川贝母野生抚育-中药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摘要

为了保证川贝母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率先在青藏高原山地实施川贝母野生抚育,突破了传统药材人工种植的模式,在中国对濒危药材建立大规模的野生抚育体系。川贝母野生抚育地是在其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下,主要在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建立川贝母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及种源基地及川贝母的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在康定建立川贝母种源基地;并建立大面积川贝母野生抚育推广体系,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川贝母野生抚育,保证药材供应。川贝母野生抚育在其特有分布的群落类型中进行,其抚育技术突出了川贝母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等产地生态适宜性。因此在四川对川贝母的生态分布、土壤、植物群落与川贝母药材品质的相关性及川贝母产地适宜性作了较详细的研究,为商品川贝母野生抚育打下了基础。通过测定川贝母分布的群落样地的相对优势度,应用Bray-Curtis距离系数以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等数值分类方法划分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包括:锈线菊+金露梅群落、珠茅蓼群落、双腺柳群落、窄叶鲜卑花群落、毛蕊杜鹃群落、鹅绒委陵菜十条叶银莲花群落、康定委陵菜群落、毛蕊杜鹃一棱子芹群落、金露梅群落、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圆穗蓼草甸等类型,并确定了其群落组成、土壤等生态特征。成都恩威集团建立2500余亩川贝母的种源基地,修建了网围栏,对采集的川贝母种子进行后熟和低温处理,并进行了中小规模的试种试验,为以后种子的生理研究及种子繁育技术研究打下了基础。对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进行了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GAP要求;并在康定县、卢霍县等地开始了对川贝母的人工抚育进行试验推广。中药品种70-80%来源于野生资源,因此,中药材野生抚育可发展成一种新兴的中药生态产业模式。川贝母野生抚育可发展成一种新兴的中药生态产业模式。野生抚育可使野生药材资源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延续而持续发展,造成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优良环境。川贝母野生抚育地是在其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下,主要在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句,野生抚育川贝母药材在性状、成分保持不变。野生抚育川贝母与野生状态贝母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基本一致。野生抚育主要立足于在原有自然环境增加川贝母种群密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人为活动少,几乎无病源物污染,加之抚育地的伴生群落植物都是川贝母生长必须的,因此。无需除草及使用农药、化肥等,人工管理成本低。川贝母野生抚育地在高原草地、实施建设野生抚育基地,突破了传统的濒危药材人工种植的模式,本项目为不便农田种植、高原特殊环境生长的药材探索建立一种资源恢复更新、重建生态系统的切实可行的野生抚育技术体系,保障高原药材的可持续发展,高原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建设是一项新兴的中药材生态产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