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美术大观》 >’96艺术作品收藏新概念——“新中国美术”作品拍卖盛况分析

’96艺术作品收藏新概念——“新中国美术”作品拍卖盛况分析

         

摘要

回顾1996年,"拍卖"一词已成为北京宣传媒界所津津乐道的时髦语汇。翻开报纸,有关拍卖的评介文章频繁出现;打开电视,北京电视台的《京城拍卖》节目每周四次播出。从文字到图像,再到亲身参与,艺术品拍卖渐渐得到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查阅拍卖公司自己撰写的宣传文字,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即拍前介绍大都着力渲染拍品的"文化"品位,而拍后评论则大谈某件拍品的激烈竞争与高价成交。文化与金钱的结合虽然生硬,却恰是艺术品拍卖的关键所在。用出人意料的金钱去肯定艺术品的价值,对于老百姓是最为通俗易懂并新鲜又刺激的事物。这正是拍卖屡屡成为大众传媒焦点的最直接原因。例如:嘉德公司’96秋拍中傅抱石巨作《丽人行》所引起的轰动,决不仅仅在于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