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消防》 >“伤疤”在哪里?——英雄大学生求职何处有门

“伤疤”在哪里?——英雄大学生求职何处有门

         

摘要

脸上的伤疤记录了一位大学生英勇救人的故事,它应该比任何荣誉证书更真实、更精彩,但在毕业求职的路途上,他却反而因此四处碰壁无路可走。一次次沉重的苦涩,一个个可笑又笑不出来的尴尬,折射出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去年6月,本刊记者曾赴芜湖市,采访了曾在火海中勇救6人的大学生吴慧明,记录了他在火灾索赔道路上的种种无奈和困惑(见2002年第8期〈谁来擦去英雄泪》),去年10月,我们又从《知音》上半月版上读到了英雄大学生在求职时遭遇的尴尬。两篇报道放在一起,令我们感慨万分。在征得《知音》杂志同意后,我们转载了这篇报道,希望能激发读者朋友对社会爱心的反问和思考:我们应该给予英雄一些什么,难道仅仅是转瞬即逝的掌声和一束轻易凋零的鲜花吗?2002年7月3日,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应届毕业生离校的日子。可是,有一位品学兼优,曾冲入火海勇救6人的“英雄大学生”却欲哭无泪。因为尽管他作了种种的努力,却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纳他。原因很简单:3年前英勇救人时,他的面部因留下伤疤而变得“丑陋”了!在媒体的努力下,有数10家单位欢迎他加盟,但大多数却是把他当做一次免费的广告宣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