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铜器与金文》 >從考古材料看編鐃的社會功能

從考古材料看編鐃的社會功能

         

摘要

<正>編鐃是中國出現的最早成編青銅樂器。它流行於商代中原地區,一般三件成列,似鐘而小,柄短而中空。演奏時需安裝木柄,器口向上,由演奏者手執或將其置於木架上演奏。編鐃最早見于殷墟二期,目前已經發現的商代編鐃已經超過110件。[1]編鐃的出現對青銅樂器的演進和禮樂思想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它直接影響到了西周編鐘的産生和禮樂制度的形成。因其特殊地位,傳世文獻中一直不乏對編鐃的記載和著録,但目前學界仍有一些問題存在争議,如編鐃的命名、主要功能、禮樂地位等。現今相關考古材料,如出土墓葬、文字等已較爲豐富,藉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們或可重新認識相關問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