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教育研究》 >重庆市数字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重庆市数字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20世纪末(1999年),国际上形成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它预示着21世纪的农业将呈现出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崭新面貌。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广泛关注。尽管中国农业数字化面临种种挑战,但是国内外信息化的形势也给中国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经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实施数字农业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面对如此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对重庆市数字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从“数字地球”的提出讨论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已深入到各行各业,由此引出“数字农业”作为“数字地球”发展的切人点,主要探讨了“数字农业”的特点、涵义及其由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所组成的技术体系;然后对数字农业在国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列举出国外数字农业发展的方式和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由此而得到我国在数字农业的推广和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具体到重庆市数字农业的发展状况,对重庆市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技术人员欠缺,专业技术不够高,阻碍了农业数字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之间缺乏联系点;农业信息网络建成以后,网络缺少资源的支撑;GIS,GPS,RS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未形成体系。由此看出重庆市的数字农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东西部间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由此引出对重庆市“数字农业”的推广及应用的思考和展望,并就重庆市的具体情况而提出了关于重庆市数字农业整体上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分为两个方面,包括政府的职责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一、由政府牵头,建设一流的数字农业环境,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群,加速产业化进程,培育优质产业,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群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向现代产业跨越的关键;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资源,要充分正视我市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树立正确有效的发展观念,加大引进工作的力度。二、针对重庆市山地资源丰富,地质各异的情况,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系统,摸清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的在各区县发展特色数字农业,模拟作物生长过程,掌握其最佳生长环境和所需养分,为达此目标该系统设计为包括四个部分:遥感地理综合信息系统、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精确农业专家系统、虚拟农业研究体系。即:(1)根据重庆市的特殊地理环境,通过使用遥感技术(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加强对重庆市各个区县以及乡镇的农业发展状况和资源状况的把握,及时地进行政府的宏观调控,并使得农业区划从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信息处理、计算机模拟、目标决策、规划成图到监督实施全过程从传统的方法中解放出来,逐步迈向现代化,为决策者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大大提高了农业区划的效率和精度;(2)将农业技术、科研成果和专家经验计算技术结合起来,建立高度智能化的综合性精确农业专家系统,使专家的领域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得以推广和继承;(3)建立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灌溉、施肥及喷施农药,这样可以提高水、肥料及农药的使用效率,并同时大大地降低了农作物的农药含量,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4)以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对农作物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精确地分析,得出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库,极大地缩短了对农作物的研究时间,从而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高效的利用我市的各种土地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