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针刺研究》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9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5 mg,每日1次,共治疗21 d);治疗组给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印堂、内关(双)、三阴交(双)、百会、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经颅多谱勒测定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3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率,以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34/4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及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及P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9.51%(8/41),对照组复发率为50.00%(17/34),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明显改善PCIV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其治疗本病的近、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