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6年南极中山站固定冰冰厚观测分析

2016年南极中山站固定冰冰厚观测分析

     

摘要

极区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的固定冰普遍存在于其沿海地区,中山站周边固定冰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达到最厚.海冰厚度是海冰的重要参数之一,2016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3个站点(Sl、S2、S3站点)共布放了4套温度链浮标,包括1套SIMBA (Snow and Ice Mass Balance Array)温度链浮标和3套太原理工大学温度链浮标(TY温度链浮标),SIMBA温度链浮标每天观测4次,TY温度链浮标每小时观测1次.利用浮标观测的温度剖面以及海冰和海水间不同介质温度差异计算得到海冰厚度.在S3站点,同时布放了SIMBA温度链浮标和TY温度链浮标.温度链浮标计算冰厚和人工钻孔观测冰厚比较结果显示,S1站点TY温度链浮标计算的海冰厚度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3 cm和14.7 cm,S2站点和S3站点分别为6.6 cm、6.9 cm以及4.0 cm、4.8 cm.S3站点的SIMBA温度链浮标计算冰厚和人工观测冰厚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8.2 cm和9.7 cm.因而S3站点TY温度链浮标计算的海冰厚度更接近人工观测的结果.进一步对Stefan定律海冰生长模型进行对比,模型计算得到的海冰生长率为0.1~0.8 cm/d,生长率快于TY温度链浮标的结果,且受积雪影响明显.相比于卫星遥感反演冰厚的误差和观测时段的限制以及有限的人工观测,2种温度链浮标未来对于中山站附近海冰的长期监测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学报(中文版)》|2019年第9期|26-39|共14页
  •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海51908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82;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太原理工大学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安徽省休宁县气象局,安徽黄山245400;

    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江苏徐州221002;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冰;
  • 关键词

    海冰温度链浮标; 固定冰; 厚度; 温度; 南极; 普里兹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