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学报》 >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摘要

结合近几年来鲁西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成果,重点论述了鲁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中生代构造层次总体在垂向上可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分别被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所以,相应地可将鲁西地块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分为三个阶段:印支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平面上变形样式总体表现为三种构造样式,即:[1]印支期的近东西走向的宽缓-紧闭褶皱及逆冲构造;[2]燕山中期的北北东或南北走向的厢状褶皱-坡坪式逆冲系统;[3]燕山晚期的北东走向的冲断-走滑断裂带.但是,鲁西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基底构造格局及构造变形在空间上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鲁西地块及邻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学报》 |2005年第4期|487-497|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质学;
  • 关键词

    鲁西地块; 燕山期; 印支期; 构造格局; 盆地原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