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构造格局

构造格局

构造格局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6281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安徽地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等;构造格局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左国朝、张长厚、曹代勇等。

构造格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6281 占比:99.46%

总计:46530篇

构造格局—发文趋势图

构造格局

-研究学者

  • 左国朝
  • 张长厚
  • 曹代勇
  • 李绍雄
  • 王根厚
  • 吴正文
  • 吴淦国
  • 孙卫华
  • 张中杰
  • 张二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友宇; 南小龙; 覃金宁; 朱成生; 姜必广; 李光耀
    • 摘要: 衡阳盆地大地构造处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结合的钦-杭成矿带西段,属钦杭成矿带中部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北缘交汇区。铜多金属矿床均分布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及周边,其受区域上构造演化特定时期断陷盆地控制下的统一构造岩浆(火山)热液活动的制约,与深大断裂及其交会区强烈的构造-岩浆(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主成矿时代为中-新生代。厘定了衡阳盆地内以铜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共划分2个成矿系列组合,6个成矿系列,13个成矿亚系列。成矿规律和找矿新突破表明:区内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应集中于岩体外接触带、深大断裂交汇部位、斑岩体顶部、不整合面和岩性转换部位。
    • 柏道远; 唐分配; 李彬; 曾广乾; 李银敏; 姜文
    • 摘要: 【研究目的】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及成因类型繁多,但对各类矿产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尚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方法】本文在既有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湖南省成矿地质事件及各期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矿床成因、矿产发育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研究结果】湖南省自早至晚发生过22期主要成矿地质事件,具体包括:雪峰期(板溪期)马底驿期沉积型锰矿,早南华世富禄期沉积型铁矿(叠加后期改造),中南华世大塘坡期沉积型锰矿,早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早寒武世牛蹄塘期钒多金属矿、重晶石矿、石煤矿,中—晚奥陶世沉积型锰矿,震旦纪—奥陶纪灰岩矿、白云岩矿、玉石矿等非金属矿产,志留纪内生热液矿床,中泥盆世棋梓桥期沉积型(叠加后期改造)锰矿,晚泥盆世宁乡式铁矿,早石炭世测水期煤矿,早石炭世梓门桥期膏盐矿,中二叠世梁山期煤矿,中二叠世孤峰期(茅口晚期)沉积型锰矿,晚二叠世龙潭期煤矿,泥盆纪—早三叠世灰岩、白云岩、砂岩、黏土等非金属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煤矿,晚三叠世内生热液矿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内生热液及岩浆矿床,晚白垩世沉积-改造型铜矿,古近纪膏盐矿,第四纪黏土矿、稀土矿、砂锡矿、独居石多金属矿、金刚石矿。【结论】志留纪(加里东期)内生热液成矿、晚三叠世(印支晚期)内生热液成矿、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中晚燕山期)内生热液及岩浆成矿等3期主要内生成矿事件的矿床分布明显受同期构造格局控制;南华纪铁锰沉积成矿、震旦纪—早奥陶世多矿种沉积成矿、泥盆纪—早三叠世多矿种沉积成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煤层沉积成矿、白垩纪—古近纪铜和膏盐沉积成矿等外生成矿事件的矿床分布受同期构造古地理控制。本文以成矿地质事件为线索,较全面反映了湖南省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地质规律,对区域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武小宁; 邓勇; 刘啸虎; 朱峰; 苗金鹏
    • 摘要: 准东阜东斜坡fu26井在石炭系获高产气流、古城凹陷cheng1井见良好显示,同时均揭示厚层烃源岩,证实了准东石炭系具备形成天然气大场面的烃源岩基础。为了进一步落实准东石炭系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区域统层、构造格局分析及井震匹配研究,整体落实了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规模,为该区勘探指明了方向。区域统层研究表明,松喀尔苏组b段为石炭系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构造格局分析表明,准东发育南北两大凹陷带,北部凹陷带已规模发现,南部凹陷带烃源岩规模发育,是下步探索的重点领域;井震匹配分析表明,南部凹陷带内主要发育东道海子、阜康、吉木萨尔和古城4大凹陷,其中,阜康和吉木萨尔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气强度大,具备形成规模天然气的资源基础。
    • 李国辉; 苑保国; 朱华; 杨光; 戴鑫
    • 摘要: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已发现常规和非常规两大类油气资源,油气产层多,资源丰富,但盆地目前的油气勘探程度仍然较低,油气勘探潜力大,盆地多类型油气藏并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为此,综合研究了烃源岩特征、多类型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古今构造对油气的控制及保存作用,探讨了四川盆地多种类型油气藏并存发育的成因,并提出了该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多套广覆式分布的具有多类型有机质、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是四川盆地多类型油气资源并存的基础;②海陆相沉积环境并存、多类型岩溶与裂缝改造、白云石化、火山活动及热液作用等多因素促成多类型优质储层的形成;③古今构造控制了多类型油气的富集和分布;④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多类型油气资源并存的重要条件。结论认为:①四川盆地是一个超级富气盆地,其中常规天然气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古裂陷边缘及古隆起的周缘是探索大中型气田的重要区带;②3500 m以深的深层/超深层是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下侏罗统湖相页岩是陆相页岩气现实有利勘探层,可与页岩油并行勘探;③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目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方向;④川中和川北地区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页岩油、致密油的有利勘探区;⑤赤水、江津、潼南等地区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则是煤层气的有利勘探区。
    • 曲志成; 贾会冲; 田刚; 马超; 陈杰; 尚亚乐; 张云翠; 杨明慧
    • 摘要: 三门峡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东南端,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的交汇部位。研究其构造格局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布格重力资料和野外观测资料,刻画盆地断裂特征并划分了构造单元。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主要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系,包括4条边界断裂和13条盆地内次级断裂,且边界断裂多以断裂带形式呈现。盆地断裂多形成于前新生代,至第四纪趋于稳定,具有延伸长、切割深的特点。盆地西部布格重力异常值相对较高,剩余重力场盆内自北向南呈近EW向低-高-低的条带分布,且存在多个异常值不同的区域,表明新生代沉积地层较厚,并受断裂控制出现了沉降差异。受中条山南断裂、文底-宫前断裂、灵宝-三门峡断裂和三门峡-硖石断裂等断裂控制,三门峡盆地可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坳陷带、中部低隆起和南部坳陷带。整体表现为南北分带、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 李明刚; 许晓明; 李燕; 赵阳; 郭允
    • 摘要: 为了揭示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依据最新的勘探进展以及地震、钻井等资料,研究盆地的断裂系统、结构构造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两期两类”不同性质的4组断裂控制裂陷盆地的构造格局。普蒂瓜尔裂陷盆地陆上受裂陷Ⅰ期伸展断裂控制表现出南断北超的半地堑系统,海域部分主要受裂陷Ⅱ期伸展断裂系统控制表现出“南北分带”构造格局;塞阿拉裂陷盆地受裂陷Ⅱ期伸展、走滑断层控制,具有“东西分异”的特征,盆地东部表现为NW-SE走向的拉张断陷结构,而西部具有近EW走向的走滑拉分结构。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发育3套有效烃源岩,4类储盖组合。在盆地海域,过渡期顶部的海相泥岩是主力烃源岩,油气主要沿着断裂、不整合面等在过渡期三角洲砂岩和漂移期浊积砂岩圈闭中聚集,具有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两种成藏模式。综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指出普蒂瓜尔盆地中部坳陷带中部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该研究成果对指导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董国祥; 张旭; 张敏
    • 摘要: 两个锅桩——野马南山地区位于中祁连西段,属于中祁连加里东铁、钨、钼、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别盖石墨菱铁矿成矿区(张新虎等2008).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早元古界北大河岩群;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中期中酸性侵入岩;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经过不同期次的构造互相叠加、改造,构造格局较为复杂.区内围岩蚀变较强,局部具分带特征;化探异常衬度高、规模较大,发现金矿化线索.地质特征和山东焦家金矿床、河北金厂峪金矿均有相似之处,具有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潜力.
    • 李默涵; 谢永红; 范国增; 刘素花; 周璐
    •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油气勘探初期常用的三种勘探方法:地质普查、区域探井、地球物理勘探。介绍了各种方法在找油中的作用和特点。指出地质构造、岩性研究是勘探的基础,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勘探地球物理(重、磁、电、震)是手段。三种方法虽然所依据的原理不同,但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文章指出,只有理清各种资料的相互关系,取长补短,正确运用各种资料,才能提高油气勘探的精度。
    • 李生青
    • 摘要: 跃进区块奥陶系油藏位于顺托果勒低隆北部,其所处的英买力突起-哈拉哈塘-阿克库勒凸起碳酸盐岩油藏整体含油.2013年在前期勘探、评价的基础上,对于油藏储层发育受控因素及储集体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Ⅰ类断裂控制了构造格局,Ⅱ类、Ⅲ类断裂控储控藏,且北北东向断裂岩溶发育程度较北北西向强,油气充注程度高;油藏最为有利的地震反射模式为"断裂+局部残丘高+串珠状反射(强振幅)".
    • 李默涵; 谢永红; 范国增; 刘素花; 周璐
    •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油气勘探初期常用的三种勘探方法:地质普查、区域探井、地球物理勘探.介绍了各种方法在找油中的作用和特点.指出地质构造、岩性研究是勘探的基础,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勘探地球物理(重、磁、电、震)是手段.三种方法虽然所依据的原理不同,但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文章指出,只有理清各种资料的相互关系,取长补短,正确运用各种资料,才能提高油气勘探的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