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昆虫学报》 >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

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

         

摘要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草原革蜱D.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21天后的阳性KM鼠,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幼蜱PCR阳性率均为50.0%而分离阳性率都为20.0%.饱血脱落后,这些幼蜱只能在饱血后2天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也只能持续到4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若蜱后,若蜱以及分别受到这些若蜱刺叮的KM鼠均未发现阳性感染.非感染若蜱吸食感染的KM鼠后,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获得了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0.0%.分离阳性率分别达到33.3%和60.0%.这些若蜱分别于饱血后2天和3天可以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扩增阳性也只能分别持续到饱血后4天和6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成蜱后,成蜱以及受到它们攻击的KM鼠均未获阳性检测结果.同种蜱不同地理株在感染和保持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上也没有差异.森林革蜱、草原革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吸血感染但均不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CHNM4的能力,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