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食用菌学报 >刺芹侧耳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机制

刺芹侧耳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机制

     

摘要

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的软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病原菌,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理化特征分析及分子鉴定,并通过分析病原菌对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和防御酶活性等的影响,研究软腐病的致病机制.结果 表明:分离得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北京泛菌(Pantoea beijingensis),在实验范围内,病原菌J2和F1在pH为6.0、8.0和6.0、7.0时生长速度较快;温度为24、28°C时J2的生长速度较快,F1在温度为24°C时生长速度较快.J2的生长速度总体上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F1的生长速度在NaCl质量浓度低于2.0%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之后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两种病原菌均能分泌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其菌体和代谢物均可抑制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导致菌丝形态异常.与正常子实体相比,病原菌侵染的子实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在初期(0.5 d)较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前期(1.5 d)较高,后期(2d和3d)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则在1~2.5 d显著降低(P<0.05),推测这两种病原菌通过破坏细胞壁和影响主要防御酶活性侵染刺芹侧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