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草地学报》 >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摘要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剖面中脲酶的变化趋势是上层明显高于下层,土壤脲酶活性下降较为缓慢均匀,层次之间差别明显.表层脲酶含量最高的186.4 mg·kg-1h,最低的72.1 mg·kg-1h-1.随着植被的演替发展,酶活性逐步提高,表层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碳酸钙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因子对脲酶活性直接作用系数的序次为全氮>碳酸钙>有机质>土壤pH>全磷;土壤全氮对脲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而且它通过有机质和全磷对脲酶的间接效应也很明显,说明它对脲酶活性具有强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有机质对脲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但有机质通过全氮、全磷对脲酶活性的间接系数却很大,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间接作用;全磷、速效氮和CEC等对脲酶活性直接通径系数都较小,而且通过其它因素对脲酶活性的间接通径系数之和也较小,不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著录项

  • 来源
    《草地学报》 |200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 作者

    安韶山; 黄懿梅; 郑粉莉;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生物化学;
  • 关键词

    脲酶活性; 土壤性质; 通径分析; 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