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学术研究 >试释“芽兰带”:残存在地方歌谣里的清代中外贸易信息

试释“芽兰带”:残存在地方歌谣里的清代中外贸易信息

     

摘要

查考粤海关志、地方志、外国人编纂的通商和语言学习手册等文献,可知在晚清粤语南音唱本《男烧衣》中出现的“芽兰”一词,应为西班牙语“grana”的粤音翻译,意指现代译作“胭脂虫”的一种染料原料.胭脂虫原产于南美,能生产出鲜艳亮丽的红色染料,自16世纪即为西班牙人所垄断,至迟在18世纪已通过马尼拉进口广州、厦门等口岸,用于染制出口的上等丝绸.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仍需仰赖与西班牙商人关系良好的广州行商购入胭脂虫.时至20世纪,“芽兰”逐渐被现代中译词汇“胭脂虫”取代,并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芽兰”的例子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外来物种和物产因为种种原因而有所变易甚或消失,其一度通用的名字间接残存在看来并不相干的文献中,本义也逐渐被人遗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