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论坛》 >在生成与转向间——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

在生成与转向间——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

         

摘要

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36~1948年为生成与展示期,开放的审美观念使《骆驼祥子》在语言艺术、人物形象、艺术价值、艺术切入点、域外接受心理与文本意义潜势等介入点上生成了有待实现的期待视野,为接受深化开启了通道.其中,出色的语言艺术为接受者所公认,成为《骆驼祥子》接受的既定视野.1949~1966年为转向与过滤期,一元化的审美观念使接受者注重对文本的理想主义色彩与思想倾向的强调与定向,使得这两个时代的接受视阈发生错位,相互间的接受视野无法对接、扩展、深化,而那些看似理性、导向性的接受视阈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淡出历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