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早期脏器血管通透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早期脏器血管通透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试剂

二、主要仪器

三、动物模型的制备和分组

四、检测指标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血流动力学

二、血容量(PV)

三、红细胞压积(HCT)

四、肠黏膜血流量(IMBF)

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六、丙二醛(MDA)

七、血管通透性(VP)

八、脏器含水率(ROWC)

九、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

讨论

一、研究背景

二、乌司他丁对犬烧伤后8小时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三、乌司他丁对犬烧伤后8小时内肠粘膜血流量的影响

四、乌司他丁对犬烧伤后8小时脏器血管通透性及含水率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烧伤后早期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全身血管通透性增高是导致血管内液大量外渗、脏器组织水肿及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烧伤休克期的患者,临床上已经可以通过公式化的大量的补液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大大减少了休克期的死亡率。然而,面临大批量伤员救治等特殊情况时,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的补液措施而延误治疗,造成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和病死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抑制烧伤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手段,未能从源头上解决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改善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方法,以期通过减少液体丢失而延缓休克发生的时间,为批量烧伤患者在接受补液治疗以前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并减少休克期补液量,改善脏器组织水肿。本研究拟采用比格犬35%TBSA III°烧伤模型,观察烧伤早期给予乌司他丁对血流动力学、肠粘膜血流量以及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为乌司他丁应用于烧伤休克期的抗渗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成年Beagle犬12只,雌雄各半,用凝固汽油燃烧30秒造成35%TBSAIII°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1)对照组:烧伤后不予治疗;(2)乌司他丁组:伤后半小时按1000U/kg静脉注射乌司他丁。于烧伤前和烧伤后0.5h、1h、2h、4h、6h、8h采用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PCCI、SVI、MAP、SVRI、dP/d tmax、ITBI、EVLW、PVPI、GEDI);并抽血检测红细胞压积、TNF-α和丙二醛的含量;用吲哚菁绿法测定血浆容量;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肠粘膜血流量;8h后处死动物,用伊文思蓝法测量心、肝、脾、肾、空肠的血管通透性及干湿重法测量各脏器含水率。
   结果:
   乌司他丁组CI、MAP伤后无明显改变,SVI于4h开始下降(P<0.05),而对照组CI、MAP和svi分别于1h、8h和2h开始下降,且均显著低于鸟司他丁组(P<0.01或P<0.05);乌司他丁组SVRI伤后先升高后下降,6h降至伤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SVRI升高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P<0.01或P<0.05);两组dP/d tmax伤后均立即降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TBI和GEDI伤后均降低,但乌司他丁组降幅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结论:
   1、35%TBSA烧伤犬早期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缓解循环血量的快速丢失,对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作用;
   2、35%TBSA烧伤犬早期应用乌司他丁能保持肠粘膜血流量相对稳定,有利于改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3、35%TBSA烧伤早期应用乌司他丁能减少远隔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减轻脏器水肿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