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干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电针、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干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表

前言

实验一

实验一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实验二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是有关针灸治疗肥胖症的基础动物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前期的工作依据和理论基础。
   目的:1.通过建立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2.观察电针、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内脏分布的脂肪含量的干预作用。3.研究电针、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肥胖抑制素(obestatin)表达的影响。4.探讨电针、穴位埋线减肥的机制及其与肥胖抑制素表达的关系。
   方法:本课题进行2个实验观察。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120只,体重为180~200g,数字列表法随机取12只饲以普通饲料为空白组,其他大鼠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0周后,选体质量超过空白组20%的单纯性肥胖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12只;其余72只大鼠不予实验。电针组、穴位埋线组选取大鼠双侧“后三里”、“天枢”、“脾俞”穴。需电针治疗的大鼠用自制大鼠固定器固定,在清醒状态下,持续电针双侧“后三里”(ST36)、“天枢”(ST25)、“脾俞”穴(BL20)10min(2-100Hz,2-3mA),连续电针15d。需穴位埋线的大鼠与电针组同步干预,埋线前先将“3-0”号胶原蛋白线0.5cm置于穴位埋线器内。将大鼠置于固定器上,将穴区直径约1.5~2cm区域的鼠毛剪净,消毒穴区皮肤后1,取以上三个穴位,持针从大鼠穴位处直刺,到达预定深度,将线体推入穴内,并确认肠线已埋入大鼠肌内,1次/w,共2次。空白组、模型组大鼠每天置于固定器上10min,不予干预,干预期间各组均饲以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摄食量、体质量。以上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结束后,检测内脏分布的脂肪含量,用生化检测血液学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肥胖抑制素的含量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肥胖抑制素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1.模型大鼠体质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饲以普通饲料后,模型组的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电针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大鼠体质量、体质量增加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内脏脂肪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大鼠血清肥胖抑制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而模型组与电针组差别不显著。4.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肥胖抑制素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电针组下丘脑肥胖抑制素明显高于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穴位埋线组大鼠的体质量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体质量增加量均与电针组无显著性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内脏脂肪量埋线组大鼠较电针组明显增加(P<0.01)。7.穴位埋线组下丘脑组织中肥胖抑制素表达和血清中肥胖抑制素含量与电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8.电针治疗组GLU、CH、HDL-C含量与埋线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而TG、LDL-C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成功建立了针刺干预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高脂高糖饮食是体质量增加而发展为单纯性肥胖直接因素。2.电针、穴位埋线足三里、天枢、脾俞穴能显著抑制摄食、控制体质量增加,增强下丘脑肥胖抑制素的表达,有良好的减肥效果;3.电针、穴位埋线控制摄食量、体质量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神经系统信号传导增强下丘脑组织肥胖抑制素的表达有关。4.电针与穴位埋线在一定时间内的减肥疗效相同。而穴位埋线疗法操作简便,加之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较之每天1次的传统针刺减肥疗法效果好,病人不易产生厌倦心理,更易让繁忙的现代人接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