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总量分配研究
【6h】

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总量分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2章 碳排放研究理论及方法

2.1 碳排放相关理论

2.2 二氧碳排放效率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特征分析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算

3.1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测算

3.2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特征分析

3.3 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

4.1 分配原则

4.2 碳排放分配方法

4.3 零和收益DEA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碳排放总量分配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

5.1 基于ZSG-DEA分配模型的京津冀碳排放总量分配

5.2 基于传统分配方法的京津冀碳排放总量分配

5.3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总量分配及减排政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化石能源消费是我国主要能源消耗,但其燃烧产生的CO2是造成温室气体和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份额逐年增加,因此在世界的减排工作中,我国承担着巨大的减排责任。2009年我国宣布“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要下降40%-45%”,因此,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将碳排放合理进行地区分配也成为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京津冀区域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大经济带之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碳排放不断增加。如何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减排目标,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状况和碳排放现状,应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零和DEA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碳排放进行效率测算和总量分配研究。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运用《IPCC2006清单法》对京津冀地区2003-2013年的碳排放量进行计量,并从京津冀总量和各地区层面对京津冀的碳排放量现状和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京津冀地区2003-2013年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后文简称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对京津冀各地区的效率差异进行分析;接着介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并构建本文所选用的分配模型—基于环境生产技术的零和博弈(Zero Sum Gains,简称ZSG-DEA)。再次,将碳排放作为宏观生产过程的非期望产出变量,结合ZSG-DEA方法提出效率分配模型,利用 DEA方法进行规划求解,以整体技术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完成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的效率分配建模;在此基础上,以2020年为例,对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效率分配进行研究。
  最后,针对京津冀地区的效率分配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碳排放调控措施。主要通过完善碳减排责任分配研究、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各地区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制定减排工作的分析制度和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低碳经济理论与方法,而且对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