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研究
【6h】

我国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1 国外研究状况

1.6.2 国内研究状况

1.6.3 研究述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1 治理理论

2.2.2 权力制约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腐败的现状与特点

3.1 高校腐败现状

3.2 高校腐败的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的成效与不足

4.1 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的成效

4.1.1 高校对预防腐败制度化的认识有所提高

4.1.2 高校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4.1.3 高校预防腐败的制度运行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4.2 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的不足

4.2.1 高校对预防腐败制度化的认识不足

4.2.2 高校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4.2.3 高校预防腐败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4.2.4 高校预防腐败制度的运行效果不明显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的对策

5.1 树立对预防腐败制度化的正确认识

5.1.1 预防腐败制度化是国家、高校和师生发展的需要

5.1.2 预防腐败制度化既需要完善内容也需要健全保障

5.2 完善高校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

5.2.1 提高制度体系的时效性

5.2.2 提高制度内容的科学性

5.2.3 提高制度体系的完备性

5.3.1 组织建设

5.3.2 工作机制建设

5.3.3 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

5.3.4 条件保障建设

5.4 提高高校预防腐败制度的运行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推进反腐败工作,高校腐败的事例被不断披露,高校腐败的治理情况备受社会关注。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党中央反腐败工作的统一要求,既严肃查处高校的腐败行为,又不断完善高校腐败治理的相关制度;学术界围绕高校腐败的治理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高校腐败的表现及成因等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腐败治理的对策,但是,现有研究重点围绕高校腐败的惩治展开,忽视了高校腐败的预防研究,现有的理论研究还存在理论深度不足且提出的对策难以形成合力,难以推动高校治理腐败尤其是预防腐败的组织化、有序化、常态化开展。基于此,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高校治理腐败的实践基础上,以治理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反腐”的成功经验,从制度化的视角,探讨高校预防腐败的具体措施,为丰富高校预防腐败的理论研究和推动我国高校预防腐败的组织化、有序化、常态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首先,本文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搜集并整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典型的腐败案例。分析发现,当前高校腐败总体上呈现涉及腐败的主体多元化,腐败发生的领域和表现形式多样化,腐败现象多且隐蔽不易查处等特点。其次,在梳理我国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的理论研究文献和实践资料后,本文总结了当前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的三个主要成效:高校对预防腐败制度化的认识有所提高,高校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高校预防腐败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分析了当前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存在的四点不足:高校对预防腐败制度化的认识不全面,高校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不完善,高校预防腐败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预防腐败制度的运行效果不明显。最后,本文根据治理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结合高校预防腐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的具体措施:一是高校师生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认识到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对于国家发展、高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高校预防腐败制度化既需要完善内容还需要健全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二是提高制度体系的时效性、制度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的完备性等。三是做好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建设、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条件保障建设等完善高校预防腐败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四是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纪委等部门的职责,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预防腐败制度的运行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