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耳-迷走反射与耳针降糖效应机制研究
【6h】

耳-迷走反射与耳针降糖效应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文献综述

1中医关于耳疗的论述

1.1耳与经络的关系

1.2耳与脏腑的关系

2国内外耳穴研究现状及“中式耳穴”与:法式耳穴“的差异

3耳廓的发生及耳廓血管与神经支配

4孤束核结构与功能

5血糖水平的中枢调控机制

6耳针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电生理学实验

1.1材料与方法

1.1.1实验动物

1.1.2仪器试剂

1.1.3实验步骤

1.2数据采集及分析

第二部分形态学实验

2.1材料方法:

2.1.1实验动物

2.1.2仪器及试剂

2.1.3实验步骤

第二部分生化实验

3.1材料方法

3.1.1实验动物

3.1.2仪器及试剂

3.1.3模型制作

3.1.4实验分组

3.1.5针刺处理过程

3.1.6指标检测

3.1.7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

1电生理学实验结果

2形态学实验结果

3生化实验结果

3.1不同强度的针刺对正常大鼠血糖水平影响

3.2低强度电针耳穴与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血糖浓度的时间窗效应比较

3.3不同穴位针刺对正常大鼠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3.4耳针刺激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

3.5耳针刺激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讨论

1支配耳甲区的神经及其投射相关核团

2胰腺内分泌的调控及迷走复合体参与机制

3胰岛素调控血糖水平的机制

4实验结果分析

4.1电生理实验结果分析

4.2生化实验结果分析

4.3形态学实验结果分析

5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对耳-迷走反射与耳针降糖效应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从电生理学、形态学、生物化学三个学科角度分别观察了耳针刺激对孤束核葡萄糖和胰岛素敏感神经的放电活动影响,耳与迷走初级中枢的神经突触联系,以及电针耳穴对正常与糖尿病状态下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探讨了耳针降糖效应的中枢脑干参与机制。研究证实,耳甲区穴位电刺激对不同状态的大鼠血糖和胰岛素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耳针的效应产生可能与耳甲腔与迷走初级中枢特别是孤束核之间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这一形态学基础有关;耳针的降糖效应可能是通过调节孤束核处的葡萄糖敏感神经元和胰岛素敏感神经元的活动,特别是调节对葡萄糖起抑制反应的神经元活动而产生的。

著录项

  • 作者

    梅志刚;

  •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朱兵;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87.105;R245.323;
  •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 针刺疗法; 耳针降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