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耳-迷走反射及耳针抗癫痫的效应机制研究
【6h】

耳-迷走反射及耳针抗癫痫的效应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摘要

前 言

动物实验

实验1耳针预处理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的影响

1.1材料

1.2模型的制备

1.3分组

1.4预处理方法

1.5行为学评分

1.6统计分析

1.7结果

1.8讨论

1.9参考文献

实验2耳针对癫痫大鼠孤束核细胞外放电和脑电图的影响

2.1材料

2.2手术

2.3记录

2.4刺激方法

2.5组织学定位

2.6统计分析

2.7结果

2.8讨论

2.9参考文献

实验3耳针对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和场电位的影响

3.1材料

3.2手术和记录

3.3刺激方法

3.4行为学评分

3.5统计分析

3.6结果

3.7讨论

3.8参考文献

实验4物理冷冻孤束核对耳针抗癫痫效应的影响

4.1材料

4.2手术及记录

4.3冷冻方法

4.4刺激方法

4.5操作过程

4.6统计分析

4.7结果

4.8讨论

4.9参考文献

实验5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心得安对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5.1材料

5.2 手术

5.3记录

5.4分析

5.5结果

5.6讨论

5.7参考文献

讨 论

1耳针疗法的中西医理论基础

1.1耳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1.2耳针疗法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1.3耳针疗法的西医学理论基础

2耳-迷走反射理论

2.1耳-迷走反射或现象

2.2耳-迷走反射或现象的联系路径

3迷走神经刺激疗法与癫痫治疗

3.1癫痫OR癫癎?

3.2迷走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癫痫

4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

5本课题实验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6耳针疗法的前景展望

6.1耳-迷走反射可能构成耳穴主治的功能基础

6.2耳针疗法的前景展望

7参考文献

综 述孤束核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从行为学、电生理学等角度分别观察了耳针对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NTS神经元放电,硬膜外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影响,以及局部冷冻NTS对耳针抗癫痫效应的影响,和应用交感兴奋剂、拮抗剂对癫痫大鼠EEG的影响,试图从耳一迷走反射的角度探讨耳针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 实验一、耳针预处理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的影响。 1.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2只,体重300±28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 1.2实验过程:将动物分为3组。模型组(n=14)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60 mg/kg造成急性癫痫模型,后观察30 min大鼠行为学的表现,耳甲治疗组(n=15)和大椎治疗组(n=13)分别在造模前电针耳甲或“大椎”穴30 min,后立即腹腔注射PTZ,观察30 min大鼠行为学的表现。行为学表现根据Racine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电针刺激参数:强度,1 mA;频率,20 Hz;脉宽,500 μs;刺激30 s,间隔5 min,持续30 min。 1.3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PTZ 40s左右出现癫痫发作,开始表现为小发作,如凝视,点头运动,双前肢抬起,阵挛等,1-2 min出现大发作,表现为后肢伸直,抽搐,跌倒伴翻滚,持续约9.5 s,PTZ后30 min内大鼠有1-2次大发作,多次小发作。与模型组比较,大椎治疗组和耳甲治疗组动物大发作潜伏期(即从腹腔注射PTZ到大鼠出现第一次大发作的时间)延长(P<0.05,P<0.01),行为学评分减少(P<0.05,P<0.01).与大椎治疗组比较,除了在首次大发作持续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耳甲治疗组大发作潜伏期延长(P<0.01),行为学评分亦减少(P<0.01).结果提示:针刺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癫痫发作,而且电针耳甲抑制癫痫的效应优于电针“大椎”穴的效应。 实验二、耳针对癫痫大鼠孤束核神经元细胞外放电和脑电图的影响。 2.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体重300±34g,清洁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2实验过程:手术及实验过程中动物体温用计算机温度时间控制仪维持在37℃。 大鼠麻醉后仰卧,颈部正中切口,游离左侧迷走神经干1 cm,将自制C型双极银质电极刺激端无张力地钩于迷走神经干上用以刺激迷走神经,缝合伤口。然后俯卧,将大鼠头部用耳棒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Paxinos和Watson,1998),在前囟前(A:1.0 mm,L:1.0 mm)和前囟后(A:-1.0 mm,L:1.0 mm)及NTS(A:-11.3~-14.3 mm,L:0~2.3 mm,H:4~7 mm)对应颅骨表面,用颅骨钻钻孔,暴露硬脑膜。双银球电极置于前囟前、后各一小孔内硬脑膜上用以记录EEG。显微镜下分离NTS对应处小孔硬脑膜和软脑膜,暴露小脑皮层,玻璃微电极(阻抗10-20 MΩ)记录NTS神经元放电. 2.3实验结果: 2.3.1造模前后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和脑电图的同步变化造模前后共观察到31个细胞。造模后26个细胞放电频率降低(83.87%),3个细胞放电频率不变(9.68%),2个细胞放电频率增多(6.45%).经统计学处理:NTS细胞放电频率造模前为9.48±0.76个/秒,造模后为4.69±0.36个/秒。其中26个放电频率降低的细胞,其放电频率的变化和脑电图的变化存在同步性,即在细胞放电频率降低时,EEG出现高幅癫痫波,当细胞放电频率增加时,EEG癫痫波消失或振幅降低.说明当NTS细胞放电频率减少时,动物癫痫发作,NTS细胞放电频率增多时,癫痫的发作消失或减少。这种同步变化在造模后1-3分钟之内开始出现,呈节律性变化,按EEG每出现一次癫痫波记为一次癫痫发作,最初发作3次/分,2秒/次,约7-10分钟内持续增多,在约15分钟后,呈基本有规律的变化,平均发作约6.21±0.48次/分,持续时间4.32±0.23秒/次,每分钟发作总的持续时间为26.83±2.25秒。 实验三、耳针对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孤束核场电位、皮层场电位的影响。 3.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c-Dawley大鼠124只,体重298±31g,清洁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2实验过程: 3.2.1单电极记录耳针对癫痫大鼠皮层场电位的影响(急性实验)手术过程中动物体温用计算机温度时间控制仪维持在37℃。大鼠12只,麻醉后俯卧。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暴露初级体感皮层(SI)(A:-3~-6 mm;L:4~6 mm:H:1.5 mm),用单根直径为50μ的金属微电极记录癫痫大鼠SI场电位(FPs),分别观察5个部位耳针(包括耳甲腔、耳甲艇、耳垂、耳郭外缘中点、耳尖)30 s前后癫痫大鼠SI FPs的变化.电针刺激参数:强度,1 mA;频率,20 Hz;脉宽,500μ s;刺激30s. 3.2.2单电极记录耳针对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皮层场电位影响(慢性实验)大鼠50只,根据外耳5个刺激部位分为5组,每组10只.手术前部分同3.2.1,将金属微电极推进至SI后,牙托水泥固定电极,动物清醒并恢复一周后,分别观察5个部位耳针30 min后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和SI FPs的变化。电针刺激参数:强度,1 mA;频率,20 Hz;脉宽,500μs;刺激30 s,间隔5 min,持续30 min. 3.3实验结果: 3.3.1单电极记录耳针对癫痫大鼠皮层场电位的影响(急性实验)电针耳甲腔(n=14)后,发作持续时间从26.15±2.31秒减少到5.07±0.64秒,减少了21.08±2.06秒(P<0.01);电针耳甲艇(n=13)后,发作持续时间从25.98±2.17秒减少到4.97±0.43秒,减少了21.01±1.97秒(P<0.01);电针耳垂(n=13)后,发作持续时间从26.29±2.24秒减少到19.28±1.53秒,减少了7.01±0.82秒(P<0.01);电针耳郭外缘中点(n=11)后,发作持续时间从26.38±2.37秒减少到22.16±1.98秒,减少了4.02±0.35秒(P<0.01);电针耳尖(n=10)后,发作持续时间从26.41±2.23秒减少到19.78±1.62秒,减少了6.63±0.47秒(P<0.01).每个部位电针前后大鼠癫痫发作总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耳针能明显抑制大鼠癫痫发作. 实验四、物理冷冻孤束核对耳针抗癫痫效应的影响。 4.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只,体重300±30g,清洁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4.2实验过程:手术及实验过程中动物体温用计算机温度时间控制仪维持在37℃。双银球电极记录硬脑膜外EEG。沿大鼠项部正中切开皮肤,充分暴露闩部,并保持闩部水平.将U型管固定于微推进器,用微推器将U型管底部轻轻接触于孤束核在延髓投影区,即闩部区域。 4.3结果: 造模前,孤束核冷冻前、冷冻时、及冷冻后EEG无明显变化。腹腔注射PTZ造模后,同一刺激部位电针前后发作持续时间的差值比较:冷冻NTS中与冷冻NTS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撤除冷冻NTS 5 min后与冷冻NTS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冷冻NTS时,耳针抑制癫痫的效应减弱,撤除冷冻5 min后,耳针抑制癫痫的效应恢复。说明NTS的功能受损削弱了耳针抗癫痫的效应. 实验五、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心得安对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5.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只,体重300±30g,清洁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5.2实验过程:手术及实验过程中动物体温用计算机温度时间控制仪维持在37℃.双银球电极记录硬膜外EEG.股静脉插管,以备静脉用药,造模成功后,给予大鼠股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或心得安,观察药物对癫痫大鼠EEG的影响。 5.3结果 癫痫发作较少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以加剧癫痫的发作;当癫痫发作频繁时静脉注射心得安,可以抑制癫痫的发作. 结论: 本项研究从行为学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了耳针治疗癫痫的效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癫痫的发病表现为行为学发作和脑电图的高幅癫痫波,同时可能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衡.针刺特别是耳针能明显改善癫痫大鼠的行为学表现,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激活NTS的活动来增强副交感的功能从而去同步化脑电,最终抑制癫痫发作.刺激耳甲的急性抗癫痫效应与VNS的急性抗癫痫效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明显优于刺激其它部位的效应,可能与耳甲部分布有迷走神经耳支相关.这项研究从行为学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了耳针治疗癫痫的效应机制,不仅为耳针治疗癫痫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耳-迷走理论提供更丰富的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何伟;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 学科 针灸推拿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朱兵;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77.721;R245.323;
  • 关键词

    癫痫疾病; 耳针治疗; 耳-迷走反射; 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