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葛根素及银杏叶提取物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6h】

葛根素及银杏叶提取物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1.总结分析凉血化瘀方加减对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作用及远期效果。2.探讨凉血化瘀方成药(明睛颗粒)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
  方法:1.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1月-2010年4月到唐由之研究员门诊就诊且至少一只眼诊断为渗出性AMD的单纯服用凉血化瘀加减方全部患者,设定纳入、排除标准,对初诊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底情况、OCT分别评价分析。2。采用视网膜下注射Matrigel的方法建立实验性CNV模型,通过眼底彩照、FFA、脉络膜铺片、组织病理改变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确定Matrigel最佳浓度及操作方法。3.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明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视网膜下注射Matrigel后连续观察28天,通过眼底彩照、FFA、组织切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4和CD206阳性细胞在玻璃体、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表达情况。4.以SPF级70只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激光诱导CNV形成作为模型建立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及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新生血管在激光斑处的增生情况、VEGF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的分布及表型分析,观察明睛颗粒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作用。
  结果:1.接受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渗出性AMD的患者1个月后视力即有显著性提高(p<0.05),连续治疗3个月视力提高大于两行者占16.13%,眼底出血及渗出的情况在84.34%患者中有好转乃至痊愈,平均视网膜厚度在3个月时也有明显减少(p<0.05)。2.从FFA来看,Matrigel40μl和20μl组从7天起出现荧光渗漏,14、28天逐渐增强;10μl组14和28天出现荧光渗漏,5μ1组一直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从眼底情况来看,7天时大部分注射部位的视网膜已贴附回去,仅个别眼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Matrigel40μ1组个别眼视网膜增殖明显,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因白内障或玻璃体浑浊无法进行眼底彩照和造影多出现在Matrigel40μl组。从组织病理学观察,小血管和/或幼稚纤维组织增生多见于Matrigel40μl和20μl组。但Matrigel40μ l组视网膜损伤明显。3.从FFA来看,明睛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均能有效减少病变部位荧光渗漏的面积(p<0.05)。从组织病理学评价来看,明睛颗粒对视网膜下注射Matrigel诱发受试动物眼底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剂量组效果最明显,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次之。从免疫组化标记单核细胞(CD14+)和Ⅱ型巨噬细胞(CD206+)结果来看,模型组CD14+细胞明显增多(p<0.05),而CD206+细胞较少;与模型组比较,明睛颗粒治疗组的CD14+细胞没有明显减少,但CD206+细胞显著性增多(p<0.05)。4.在激光诱导实验性CNV模型中,造模后7天可见CD105+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少量表达,14、28天逐渐增多。VEGF在新生血管团附近7天时有一定表达,14天时最明显,28天时有所减少。F4/80+细胞(成熟巨噬细胞标志物)在新生血管团附近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以CD32+细胞(Ⅰ型巨噬细胞)为主,28天时可见少量CD206+细胞。明睛颗粒干预治疗后可明显控制新生血管的增生,减少VEGF表达,病变处以CD206+细胞为主。
  结论:1.凉血化瘀方通过快速有效地减少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力,观察12个月视力保持稳定。2。Matrigel视网膜下注射可成功诱导CNV形成,20μl为最佳剂量。3.明睛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对CNV的形成和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中剂量效果最好。4.Matrigel视网膜下注射及激光诱导CNV形成两种动物模型均可见巨噬细胞参与,以Ⅰ型巨噬细胞为主;明睛颗粒可减少病变部位VEGF表达,诱导巨噬细胞向Ⅱ型转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