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综合ICU患者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回顾性研究
【6h】

综合ICU患者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①探讨ICU患者腹泻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主要疾病、APACHEII评分、主要理化指标及预后转归之间关系。②探讨ICU患者腹泻相关因素分布、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病因病机,为危重病患者腹泻辩证施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病房所有存活大于24小时患者病例,根据ICU患者腹泻诊断标准,分为腹泻与非腹泻组,计算出腹泻发生率。符合ICU腹泻诊断标准患者,收集腹泻患者一般情况、入住ICU第一诊断、24小时后APACHEII评分、腹泻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腹泻相关因素、中医证型、腹泻发生当天便RT、GLU、ALB及其预后转归等内容;非腹泻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入住ICU第一诊断、24小时后APACHEII评分,将上述结果填入调查表中,建立数据库后,将数据导入SPSS17.0,统计相关指标。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本研究共纳入病例为322例。年龄分布(38-92)岁,平均年龄(67.00±9.90)岁,APACHE II评分(12-48分),平均分值(21.14±5.69)分。其中发生腹泻患者70例,腹泻发生率为21.74%。其中男性为44例,女性为26例,其年龄分布(43-92)岁,平均年龄(73.23±11.23)岁,APACHE II评分(15-48)分,平均分值(25.40±7.74)分。非腹泻患者252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20例,其年龄分布(38-86)岁,平均年龄(65.26±8.77)岁,APACHEII评分(12-38)分,平均分值(19.96±4.30)分。患者首次发生腹泻时间为入住ICU第(2-15)天,平均时间(5.37±2.58)天。腹泻持续时间为(2-18)天,平均持续时间(5.51±2.95)天。其中腹泻患者死亡28例,病死率为40%。
  1.1腹泻与非腹泻患者性别分布比较:腹泻组男:女=44:26,非腹泻组男:女=132:120。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腹泻与非腹泻患者年龄比较:腹泻患者平均年龄73.23±11.23岁,非腹泻患者65.20±8.77岁,腹泻患者年龄高于非腹泻患者(P<0.05)。
  1.3腹泻与非腹泻患者APACHEII评分比较:腹泻组均值25.40±7.74分,非腹泻组19.96±4.30分,腹泻患者APACHE II评分高于非腹泻患者(P<0.05)。
  1.4病情危重程度与腹泻发生率关系将腹泻患者以APACHE II评分22分作为病情危重程度分界点,分为<22分组和≥2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22分组腹泻发生率高于<22分组(P<0.05)。
  1.5腹泻患者主要疾病分布:
  重症肺炎21例,占30%;脑血管疾病13例,占19%;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占14%;冠心病10例,占14%;脓毒症休克6例,占9%;代谢性脑病4例,占6%;急性肾损害3例,占4%;重症胰腺炎2例,占3%;择期/急诊手术术后1例,占1%。
  1.6内科危重病患者与手术术后患者腹泻发生率比较:内科危重病患者腹泻发生率高于手术术后患者(P<0.05)。
  1.7 APACHE II评分与腹泻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相关性分析:经统计学分析APACHE II评分与腹泻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与腹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2腹泻相关因素分布及其与有关实验室指标、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
  2.1腹泻相关因素分布:腹泻相关因素中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35例,占50%;胃肠动力药物应用相关性腹泻21例,占30%;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例,占8.57%;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6例,占8.57%;肠道感染性腹泻2例,占2.86%。
  2.2腹泻相关因素与GLU、ALB关系:以5种腹泻类型作为因变量,将GLU和ALB作为自变量代入模型,经Logistic回归分析,GLU与腹泻类型无相关性,ALB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相关。将腹泻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与非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2组,比较两组白蛋白值。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白蛋白值低于非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P<0.05)。
  2.3腹泻相关因素与病死率的关系:经组间两两卡方检验,胃肠动力药物应用相关性腹泻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肠道感染性腹泻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四组间死亡率无差异。
  3中医证型分布:寒热错杂、清浊相混证41例,占58.6%;脾肾阳虚证16例,占22.8%;脾胃湿热证13例,占18.6%。
  结论:
  本研究显示腹泻已成为ICU患者主要并发症,患者年龄越大、病情越重,腹泻发生几率越大。相对于术后患者,内科危重病患者更易发生腹泻。腹泻发生时间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而腹泻持续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本研究显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构成比最高与文献报道一致,白蛋白值低的患者易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提示ICU患者(尤其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应注意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还要注意营养剂的输注速度、温度、浓度及成分等。胃肠动力药物应用相关性腹泻构成比较文献报道为高,其病死率较腹泻患者总死亡率低,而肠道感染性腹泻构成比较文献报道为低,其原因与早期中药干预胃肠功能障碍有关,提示早期应用通腑泄浊中药不仅改善胃肠功能障碍,也可减少肠道感染性腹泻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构成比与文献报道持平。
  ICU患者腹泻中医证型以寒热错杂、清浊相混证为主,其次为脾肾阳虚证,以及脾胃湿热证,三者证型间可相互转化。治疗应以补泄兼施,寒热并调为基本大法。导师对此提出以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为原则,组成经验方“启脾散”,药以苦参、葛根为主,方用葛根补脾阳以升清,苦参苦寒燥湿以清热降浊,结合其他药味,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