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研究
【6h】

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2007~08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它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生态,对金融监管、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框架和金融体系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应对金融体系中持续累积的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在危机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和关注。
   本文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在维护金融稳定时存在缺陷和冲突的角度,强调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在反通货膨胀的货币体制里,价格稳定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然而在通膨膨胀率保持较低水平时,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资产价格的过度增长无能为力。以确保单个机构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内容的微观审慎监管,认为确保单家金融机构的稳健就能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却无法应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和各金融机构共同的风险暴露。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在危机爆发前无所作为,未能阻止危机的爆发。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在实践中又会出现冲突,抑制对方作用的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层面上逆经济周期而操作,而金融监管则针对微观主体,具有顺周期运行的特点。由于操作层面和操作方式不同,在短期内,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对1998-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数据的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冲突的现象在我国也存在。
   2007~08危机的爆发彻底暴露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缺陷。事实上,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而是由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导致金融失衡、系统性风险累积的必然结果,这种危机发生机制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中得到印证。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应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而危机后提出的“宏观审慎政策”则成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的重要内容。
   宏观审慎政策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演进完善的概念,它的主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主要特征是逆周期政策体系。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涵盖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等内容。宏观审慎监管是从金融体系整体而非单一机构角度实施的监管,重点关注单体机构之问的相互作用及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风险,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处于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与两者联系紧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大多是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工具上发展而来,是逆周期的宏观管理工具,但在作用范围和着力点上与货币政策存在差异,因此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和配合就主要是货币政策与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协调运用。本文在对宏观审慎工具分类介绍以后,对主要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传导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协调配合建议,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一。在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一方面能够消除两者之间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有效应对了之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都无能为力的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弥补了两者政策效力的真空。
   文章最后探讨了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这是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关键,并以逆周期资本缓冲为例,展示了如何选择预警体系中的指标作为条件变量来识别系统性风险并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采用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对选定条件变量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配合的原则,并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初步建议。
   由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及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概念较新,其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地演进,国际国内的政策实践和数据比较有限,都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进一步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并从定量分析上研究其有效性,以及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和互动将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