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风险因素研究
【6h】

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风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与研究方法进展

前言

第一部分 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丹红注射液集中监测ADR基本特点介绍

3.2 估计不同用药次数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3.3 风险因素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丹红注射液风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暴露定义

2.3 病例组

2.4 对照组

2.5 配对方式

2.6 资料收集

2.7 技术路线图

2.8 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3.2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的关系

3.3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民族的关系

3.4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良嗜好的关系

3.5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的关系

3.6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家族过敏史的关系

3.7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人过敏性疾病史的关系

3.8 发生不良反应与中医院辨证用药的关系

3.9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首次用药的关系

3.10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次数的关系

3.11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单次给药量的关系

3.12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溶媒的关系

3.13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3.14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合理用药的关系

3.15 多变量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对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情况的特点分析

2.对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风险因素的分析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4.集中监测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5.logistic回归在分析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6.运用生存分析探讨不同用药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

7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药物上市后再评价是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延续,它通过扩大研究范围及标准来弥补上市前工作的局限性,进一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可以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药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政府部门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医院是中药注射剂应用最为集中的地方,而集中监测又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主要途径,因此开展医院集中监测,获取准确的安全性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较高级别的证据参考,对开展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1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集中监测方法开展丹红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探讨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2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年龄、性别一致,相同病种的丹红注射液使用人群中找出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观察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以药物源性、多中心、前瞻性、非对照的医院集中监测试验数据作为背景资料,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生存分析中的KM估计,编制图表估计丹红注射液在不同用药次数上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概率;结合临床及前期文献支持挑选出14个影响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风险因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数据进行1∶4随机配对,去除混杂因素后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风险因素。
   结果:1由10409例数据得到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
   2 ADR发生频次在8次以上的有头晕、瘙痒、皮疹、头痛、静脉炎。
   3 ADR集中发生在合并用药在3-5次之间;药物过敏史中磺胺类发生10次,其次是青霉素和头孢类各8次;不合理用药情况中不按说明书用药的有45例;随意改变疗程的22例。
   495%的ADR用药1天内出现且ADR;轻度的占77.46%,并在1天内转归。
   5 KM估计显示在110例仅用药一次的病人中,其不良反应率达到15.45%;在271例用药二次的病人中,不良反应率为4.06%;而在用药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病人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2%。
   610409例数据显示:性别、用药次数、过敏史、性别、过敏性疾病史以及是否有不合理用药对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影响(P<0.1)。
   7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355例数据中,不良反应与有无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用药次数、辨证用药、及合理用药呈现了显著相关性(P<0.05)。
   8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过敏史的ADR发生危险性是无过敏史的1.684倍;有不合理用药是无不合理用药的7.983倍;用药次数3次以上是3次以下的0.811倍;有辨证是无辨证的0.226倍(P<0.05)。
   结论:
   1 ADR基本特点:集中监测发现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属于偶见,且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所占比重最大;不合理用药情况体现为随意改变疗程和不按说明书用药。ADR以轻度、速发型(1小时内)为主。
   2ADR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随用药次数增加ADR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有过敏史、女性、用药次数、不辨证和不合理用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ADR的发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于发现ADR风险因素的统计效力较好,值得在ADR评价中进一步推广应用;KM估计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ADR发生率,对临床合理应用丹红注射液有一定提示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